眼下,各地公务员考核工作纷至沓来。笔者发现部分单位在考核中还存在“一种程序、一个标准、一套模版”的程式化考核现象,忽视被考核对象的条件和特点,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准确,公认度不高。防止考核失真失实,需要延伸考核长度、提升考核精度、拓宽考核广度,通过多角度、全方位的考核考准考实公务员。
平时考核“长”起来。建立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台账、个人工作实绩档案,及时收集、整理、记载、汇总考核备案资料,为年度考核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依据。另外,要提高平时考核的可持续性,拓展平时考核范围,通过延伸调查、跟踪了解、社区走访等多种方式,多角度了解公务员平时工作情况。
差异考核“细”起来。根据不同职位特点和岗位要求制定考核标准,实施分类比较、差别评价,既考核共性项目,又考核个性指标,做到因人因岗而宜,科学合理。同时,要量化、细化、硬化基本称职与不称职等次确定的标准、条件,使标准更明确、具体和可操作,增强考核精细度。
社会评价“广”起来。最终考核结果的确定,要综合各层面的测评结果,既要合理参考领导评价意见,也要通过投诉、举报甚至直接打分等方式引入群众评价,加大服务对象评议的权重,使被考核人的上级、同级、服务对象都能以适当形式参加测评,增强考核结果的公正性、准确性。
(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)